至于,那些原来住在长安的胡人,由于汉家文化的同化能力实在是太过强悍了,在长安住了几代之后,个个都自视为中原人士,差不多像贺兰楚石一样,谁敢说他们是胡人,他们就跟谁急。
然而,也不是说他们为了撇清,就故意敌视异域文化,这个时代,社会风气非常的包容,在汉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,对于异域传来的美食、音乐、舞蹈、珠玉等等,都乐于接纳,不过不是代替自己的文化,而是与之相融合,转变成为自己的东西。
对此,韩瑞觉得,这才是真正的华夏文明,博采众家之长,但是核心,一定要是自己的文化,而不是全盘接受,改来改去,连自己本来面目是什么,也完全记不清楚了,那才是真正的悲剧。
“符节,想什么呢,这么出神?”
耳边传来声音,韩瑞愣了下,才反应过来,这是在叫自己,韩晦临走时的前两天,又是翻书查典,又是向虞世南请教,终于将韩瑞的表字敲定下来。
根据古文记载,瑞者,以玉为信也,人执以见曰瑞,就是玉制的符信,天子赐的作为凭信的圭玉的意思。节,也是凭信的意思,节钺、节印,节令,那是权力的象征,那么符节的含义,也就不言而喻了。
一种美好的祝愿,韩瑞自然认同,最起码比什么吉祥之类的高雅数倍,感激韩晦没有给自己取个乱七八糟的表字,韩瑞微笑回应道:“就是有些奇怪,平时听你们聊天,提到以前的长安,没有那么多胡姬的,怎么突然之间,就蜂拥而来。”
说是为了赚钱,这个理由有点儿牵强,毕竟一个二个也就罢了,没有理由,个个都是这样,毕竟只是为了谋生,没有必要背井离乡,远赴万里之遥的陌生地方。
“没有什么好奇怪的,听说那边常年战火,动荡不安,都活不下去了。”一个校书郎轻轻感叹说道:“迫不得已罢了,前来长安,至少不用担心朝不保夕。”
几个年纪较轻的官员,包括韩瑞,没有多少触动,但是年长几岁的,比例上官仪等人,却纷纷赞同点头,感慨万端,隋末诸侯征战的时候,尽管他们年纪不大,但是已经到了记事的年龄阶段,运气不好的,甚至亲身经历了悲惨的事情,自然有些感同身受。
气氛有些低落,众人沉默不语,来到醉月阁,情况才有所好转,见到他们到来,早已经在此等候的新科进士,纷纷迎了出来。
“上官秘书,韩校书……”认识的,连忙上前叫唤,不认识的,在旁人的指点下,也上来见礼,一时之间,却是颇为热闹,幸好知道地方有限,只宴请进士科的举子而已,其他诸科的举子没来,不然场面更加的喧嚣。
“今曰随驾到郊外参加春祭大典,归来得晚了,让诸位好等,惭愧。”
天天应酬,这点小场面,自然难不倒韩瑞,应付自如,客套片刻,就与众人进了醉月阁,你推我让的,入席就坐,觥筹交错起来。
期间,十多个风情迥异,美丽可人的胡姬,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,下着长裤,足登高腰靴,整齐划一走来,伴随着龟兹曲乐,跳起了胡旋舞,轻盈的身子如一只蝴蝶般飞旋飘舞,纤细腰肢,快速而有技巧地摆动,如游鱼戏水,如飞鸟回翔,快得让人眼花缭乱。
节奏轻快的旋律,美妙动人的舞姿,佳酿美食,很容易让人沉醉其中,不过韩瑞却没有忘记此来的目的,待到舞曲罢了,招手示意,自有仆从捧来一个包袱,挥退歌女胡姬,韩瑞微笑,慢条斯理的解开丝绸的包裹,露出堆砌整齐的书册。
顷刻之间,立即吸引众人的目光,想必这个,就是坊市盛传了好久的登科录,具体是什么内容,别说那些进士了,就是韩瑞的同僚,也不怎么清楚,现在,终于要揭秘了,一些人心中,多少有些期待。
“符节,这些……模样似乎有些奇异呀。”上官仪说道。
前面已经提过,唐代,极少有真正意义的书籍,多是卷轴的形式,就好像画卷一样,一本书,分成十几卷,甚至百卷千卷,有的时候,一页就是一卷,好几尺长,弯曲卷成了卷轴,卷的命名,就是这样得来的。
然而现在,韩瑞手中的登科录,却是书册,当然不是后世那种向左翻页,横行排列的书,而是明清时期的线装书,形制很是精美,自然引人注意。
(未完待续)